当前位置: 首页 > 财税知识 > 企业是否侵犯消费者隐私权,如何保护个人信息?

企业是否侵犯消费者隐私权,如何保护个人信息?

文章作者: 企安大会计 | 发布时间: 2025-06-13 08:51:49

企业确实可能侵犯消费者隐私权,尤其在处理个人信息时操作不当的情况下。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,我们的个人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收集、分析和使用,隐私保护已成为亟待 ...

企业确实可能侵犯消费者隐私权,尤其在处理个人信息时操作不当的情况下。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,我们的个人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收集、分析和使用,隐私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。

以下是企业可能侵犯隐私权的情形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:

? 一、企业可能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情形

过度收集信息:

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: 要求用户提供非提供服务所必需的信息(例如,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App要求访问通讯录或位置)。

无告知收集: 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明确同意的情况下,通过技术手段(如Cookies、SDK、设备指纹、摄像头监控等)收集个人信息、行为数据、设备信息等。

强制捆绑授权: 使用服务前必须同意授权多项无关权限,否则无法使用核心功能。

未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不充分、不清晰:

隐私政策冗长晦涩,避重就轻,使用户无法真正理解信息如何被收集、使用、共享和保护。

未清晰告知收集信息的目的、方式、范围、存储期限、处理规则、数据出境情况等。

在收集敏感个人信息(如生物识别、医疗健康、金融账户、行踪轨迹等)时,未单独取得用户的明确同意。许多App初次启动时密密麻麻的隐私协议,点个“同意”就通过了,真正读完理解的人少之又少。

123 (3)

超出目的范围使用或处理信息:

将收集的信息用于用户未授权同意的其他目的(例如,收集用于提供服务的联系方式,却用于发送营销广告)。

进行自动化决策(如用户画像、信用评估)对用户造成重大影响时,未提供拒绝选项或解释其决策逻辑。

实施“大数据杀熟”(基于用户画像实行差异性定价或条件)。

未经授权共享、转让、公开个人信息:

在未获得用户单独同意的情况下,将个人信息共享或出售给第三方(如广告商、数据经纪商)。

将用户信息提供给关联公司,但未清晰告知共享的范围和目的。

发生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时,未及时告知用户和监管部门。你是否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知名公司发生数据泄露,涉及数百万用户的信息在暗网被售卖?

未能有效保护信息安全:

缺乏必要的技术(如加密、去标识化、访问控制)和管理措施(如权限管理、员工培训、安全审计)来保护收集的个人信息,导致数据被泄露、窃取、毁损、丢失。

未建立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。

限制或阻碍用户行使个人信息权利:

未提供便捷的方式让用户访问、更正、删除其个人信息或撤回同意、注销账号、复制其个人信息等。

对用户行使权利设置不合理的障碍或拖延处理。

在注销账号后仍继续存储个人信息或未彻底删除。

? 二、如何保护个人信息(从消费者、企业、监管方角度)

从消费者角度(自我保护)

提高隐私保护意识: 认识到个人信息的价值及其被滥用的风险。不要随意填写调查问卷、扫码注册、参与来源不明的活动。

仔细阅读隐私政策: 在提供个人信息(尤其是注册、下载App、授权权限时)前,务必花时间阅读隐私条款,关注信息收集范围、使用目的、共享情况、保护措施、你的权利及联系方式。

最小化提供信息: 只在必要时提供信息,并只提供最核心的信息(如非必要,不填写真实生日、详细地址等)。定期检查你在各类网站和App中保存的信息。

谨慎授权:

对App权限授权保持警惕: 安装App时仔细阅读所需权限,仅授予与核心功能相关的必要权限(如地图导航需要位置权限),对不必要的权限(如相机、麦克风、通讯录访问)果断拒绝。定期检查手机App的权限设置,关闭不再需要的权限。

对Cookie和追踪器有控制: 使用浏览器的隐私保护设置或插件(如跟踪拦截器、无痕模式)。

加强账户安全:

使用强且唯一的密码,并在不同平台上使用不同密码

开启双重认证

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。

善用隐私设置: 了解和设置社交平台、服务应用内的隐私选项(如谁可以查看你的资料、帖子、位置等)。

行使法定权利: 了解并积极行使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赋予的权利:

访问个人信息。

要求更正或补充信息。

要求删除信息(特别是在收集处理目的已实现、已超出保存期限等情形下)。

要求处理规则说明(尤其是在自动化决策时)。

撤回同意(重要): 你有权随时改变主意!

要求复制个人信息副本。

限制或拒绝处理其信息。

投诉、举报侵权行为。

警惕网络诈骗和钓鱼: 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,不随意下载附件,对索要敏感信息的请求保持警惕。

定期清理: 注销不再使用的账户,清除浏览器缓存和Cookies。

从企业角度(合规经营与用户信任)

遵循"合法、正当、必要、诚信"原则:

目的限制: 只收集与业务目的直接相关的最小必要信息,并在该目的范围内使用。

最小必要: 收集信息的类型和数量以达到目的所需为限。

公开透明: 制定清晰、易懂、无欺诈性的隐私政策,详细告知用户信息处理规则。

履行告知同意义务:

充分告知: 在收集前、处理规则变更时有效告知用户。

明示同意: 在敏感个人信息处理、向第三方提供信息等特定场景下,需取得用户的单独同意。

用户友好: 同意机制应明确、易懂、方便操作(避免使用晦涩专业术语)。

便于撤回: 提供便捷的同意撤回渠道。

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:

设立负责的部门或人员(如DPO)。

对员工进行隐私保护培训,签署保密协议。

制定权限管理和安全审计制度。

采取充分的安全技术措施:

采用加密、去标识化、匿名化等技术手段。

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。

部署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措施。

选择安全可靠的云服务提供商或合作伙伴。

建立应急响应机制:

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。

发生事件时,立即采取补救措施,并按规定通知受影响的用户和相关主管部门。

尊重和保障用户权利:

建立便捷的请求受理和处理机制(如在线表单、客服热线、专用邮箱)。

对用户的访问、更正、删除、撤回同意、注销账号等请求及时响应和处理。

在处理自动化决策时提供拒绝选项和解释说明。

定期开展安全评估: 根据法律要求和业务变化,定期进行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。

限制数据出境: 确需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,需遵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定的条件(如安全评估认证、标准合同等)。

? 从监管角度

完善立法执法: 制定和执行更细致的法规指南,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。

加强监管力度: 设立专门的隐私保护部门,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检查、处罚(高额罚款、责令暂停/终止服务等)和曝光力度。

畅通投诉举报渠道: 完善投诉举报机制,方便消费者维权。

促进标准制定与认证: 推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建立。

加强宣传教育: 提升全社会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。

推动技术赋能监管: 探索利用监管科技手段更有效地监督企业数据处理活动。

结论

企业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,如果违反了"合法、正当、必要、诚信"原则,未能充分履行告知同意、安全保障等义务,超出目的范围使用信息,或未保障用户行使法定权利,就构成了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犯。

保护个人信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消费者主动提高警惕、积极行使权利企业切实遵守法规、承担主体责任、将隐私保护融入产品设计,以及监管机构不断完善法规、加强执法监督,才能有效遏制侵权乱象,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环境??。

你的隐私权需要你自己捍卫,每一次谨慎阅读隐私协议、每一次拒绝不必要的权限、每一次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,都是对这种权益的实际保护。

【企安大会计:】提供代理记账、公司(工商)注册代办及税务咨询等企业财税服务,让企业的税务更安心。

关键词
极速服务通道
速进
专家通道
icon
企安大会计
专业团队一对一服务,帮您解决企业难题
姓名
手机号
icon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926835 Second.